Advertisement

Monday, 11 May 2015

未来收藏观: 过去三年谈起 (一)

谈起这个话题,笔者曾经数次要著写类似的课题。但碍于信心不够,未来的收藏生态肯定充满变数,笔者也很难给予一个准确的探测。多次的心理战斗最终使笔者终于提起胆子,不在恰于束博的去完成这个话题。也许笔者需要更多的资料和观察才能更宏观的看待这个《未来观》的标准。故此,这是一編一直在更新的文章,绝对不会因现在的几百字就盖棺定论了未来的趋势。

谈起“未来”这个俗词,可以涵盖一段非常遥远的时间空间,到底要多远才能说准呢?笔者就把这片文章的“未来”定于未来五年的收藏,换句话说就是五年内的收藏生态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回事?

笔者曾经有一段很影像深刻的收藏闲聊聚会,那时候大概是2012初,当时我们一伙子就应了Wan Thiam Teik 前辈的一个约会,就在时代广场的一个茶餐厅闲聊了数个小时。当时前辈就抛下了一句话:“我相信钱币评分就是未来收藏的一个不可缺乏的重要指标,很多收藏品的价值都会被评分的分数高低左右了它的买卖价格。我们现在(当时)广用的品相标准太笼统了,单单一个BU其实可以分很多个等级,你不妨看看外国,别人就已经为品相鉴定拟定了一个很严格的标准。”

有一点,大家必须了解的是2012年初,钱币评分在本国乃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,这个评分文化大概是在2013年的时候,才真正的盛行起来。当时我们一伙人听了前辈,就意思意思地点点头,就抱着一种应酬一下也无妨的态度。其实这是很难免的,当初这确实很难说服当时的我们,不外是当时的评分成本很高,那时候本地都没有官方代理的,东西都必须送往最近的新加坡才有人代办。这都是这几年的事,大家都不会没有影像吧? 你试想想,当时很多硬币的价格平均都是几十块钱到几百块钱左右,纸币就比较高一些,有些平均还可到几百至几千块钱。这已经是很难卖了,你还说要附加这个评分费用,当时的评分成本起码都要RM150-180,这怎么吃得消?

还记得吗?当初评级风气刚刚吹起的时候,有很多老藏家或老币商也突然没办法接受这个趋势的降临。当初,笔者还常常听见很多老币商大大声喊道,评级这些东西是给那些钱太多的人玩得,我的东西好好的为什么无端端要送去评级?玩精制币的,很多人喊道我喜欢原汁原味,原装盒子证件之类的......最后怎么样了?

从在2013至今天的演变,足足证明了当时的我们比前辈短视多了。评分文化确实改变了整个收藏生态,它使钱币收藏这门学问搞得容易多了。同时,也把多年来要死不活的古硬币收藏给变得有活力起来。众所周知,古硬币相比其他纸币玩起来确实比较棘手一些,单单只是鉴定真假就有够你受的,品相评级也充满了不确定性。纸币通常面对的问题是卖家隐藏了品相的真相,特别是网络买卖盛行的年代,往往从照片你是很难看得出端倪。钱币评分正正填补了这些市场交易的不足,一切得品相鉴定和真假问题获得鉴定公司的保障。这样的保障前提下,买的人有信心,卖的人也不需要浪费唇舌,我的东西放出来,清楚展示了评级分数,大家就只需要关注价位的问题。相反地,评分确实的把很多东西反而变得更受欢迎,更多人愿意加入这个以往认为很难玩得嗜好,正因为它确确实实解决了很多行内的不确定性。同时,也证明了大家似乎不是很在乎这个额外的评分费用,而是更愿意花多一点钱来取得保障。

说了这么多,这一切都是过去的景象,那么未来又是一个怎么样的生态?欢迎大家给予笔者意见,那么我们就可以下一片的文章里取得更多的共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