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vertisement

Tuesday 21 February 2017

新款硬币会生锈?.20仙50仙氧化发黑

(马六甲19日讯)近年来马币大幅度贬值,莫非硬币也跟着“变质”,变成容易氧化、发黑、面目全非的货币?《古城》社区报接获市民投诉,指20仙和50仙硬币容易“氧化”及变得黑漆漆,不管如何清洗都无法恢复原状,有些情况严重的根本看不出其面值,非常不方便。

白铜改成镍和黄铜

国家银行于2012年发行的第三版硬币,将50仙和20仙的成份从白铜改成镍和黄铜,面积分别为22.65mm及20.60mm,5仙和10仙则改成不锈钢,面积各为17.78mm和18.80mm。由于面积和颜色相近,以致硬币通用5年来,许多消费者依然难以明确辨认这4种硬币,导致买卖时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。

林先生:新款硬币“生锈”

退休公务员林先生今日向《古城》社区报投诉,其孙子存了一年的硬币之中,金色的20仙及50仙很多都“氧化”了,大部份像“生锈”,一部份则变成黑色,看不清其币值。他说,出现问题的硬币都是国家银行后来发行的金币,其他早期银色的10仙、20仙及50仙全部没有变色,反而是新款的硬币变得难以辨认,令人质疑其质地的专业性。他认为,钱币是一个国家荣誉的象征,如果国家发行的硬币如此不耐用,外国游客拿在手中对我国肯定有负面看法。

“而且这2款金币长得太像了,大小也差不多,对老人家非常不方便,经常会拿错钱来付费,加上2款都是金色,更加让人在使用时无法在一时间分辩清楚。”

商家不能拒收

他指出,后来前往询问银行柜台人员,对方表示只要硬币还完整无缺,即使发黑也可以使用,商家不能以硬币变质为由来拒绝接收,否则消费人可以做出投诉。

“我希望政府可以认真看待这件事,研究如
何改善硬币的质地,同时把20仙及50仙的大小分开,不要为难市民了.


赖瑞林:20仙及50仙金币的材质非常差。(图:星洲日报)

赖瑞林:颜色大小差不多难分辨

马六甲杂货商公会主席赖瑞林认为,20仙及50仙硬币的质料非常差,才推出时金光闪闪,一段日子后就变得暗淡无光,后来更是严重发黑,对杂货零售商及小贩造成很大的困扰。他说,这2款硬币一开始就惹人诟病,市民都觉得难以分辨,因为两者的体积相差无几,做生意时为了快常常发生找错钱,或是顾客给错钱的状况。

“以前的50仙大过20仙,拿在手上很容易分得清楚,而且材质比后来发行的金币来得好,在市面上流通多年也不会发生变黑的的情况。”

他指出,一般上除非硬币表面已经难以辨认币值,商家才会拒绝接收,否则都会照收不误,只是纸币一旦破损、被涂鸦或是模糊不清,商家就会一概不收。

他指出,一些顾客也不愿接受发黑的硬币,面对顾客的要求商家都会给予比较清晰及干净的硬币。

“我们希望国家银行可以重新设计新的硬币款式,以方便人民为考虑点,让硬币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。”


邱培栋:易氧化影响国家形象

爱极乐区州议员邱培栋表示,易氧化发黑的硬币严重影响我国的形象,尤其主打旅游业的我国在面对许多外来游客时,恐怕难以解释这个现象。

“每一种面值的货币含有相对的价值,如今马币不断贬值,是否导致我国没有能力生产有素质的硬币?而合作生产硬币的澳洲公司,也应解释当中原因,或者用证据去证实硬币的材质。”

曾在银行任职的他表示,当人民拿到这类已变质的硬币,不妨拿到银行去兑换及反映意见,由银行向国家银行询问及要求鉴定真伪;只要还能看得出面值的硬币,银行没有理由不收。

“若真硬币会氧化发黑,国行必须做出解释,一旦发现是假币,国行自然更应彻查。”

他指出,当年国行宣布停止生产及使用1令吉硬币,最大原因是太多伪造硬币流通在市场。

他认为,货币是帮助经济流动的媒介,国家银行有责任生产利于大众日常生活的货币,像这类容易变质的硬币给大众带来不便,消费者担心商家拒收,商家也担心收了无法再流通出去,进而造成个人损失。

颜色相似易混淆


邱培栋表示,另一个问题是50仙和20仙、10仙和5仙,两组硬币的个别面积和颜色非常相似,容易引起混淆,使用者必须小心翼翼端倪其面值,以免造成误会及纷争。

他认为,新货币推行多年来,国人依然无法一眼辨认面值,因此,国家银行有必要重新检讨这一款硬币的设计,务必方便使用者为上。

文章来源:星洲网



50仙“金币”经过一段时间后产生不同的面貌,惨不忍睹。(图:星洲日报)
第二版20仙硬币流通多年尚清晰亮丽,可是第三版“金币”已经开始变质。(图:星洲日报)



市民商家皆认为,早期的硬币质地较好,体积辨认度高,方便使用。(图:星洲日报)